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_色婷婷狠狠_欧美三级小说_嗯…啊熟乳岳怀孕好深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人民日報評“共享護士”:進家門先跨“規范檻”

添加時間:2018-06-15 09:55:51
瀏覽次數: 0
人在家中坐,護士上門來。用手機APP下個訂單,就可以預約專業護士到家里提供打針、換藥、拆線等護理服務——隨著共享經濟的風靡,“共享護士”開始在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地悄然興起。

不過,在“共享護士”日漸普及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雖然便利患者、盤活了醫療資源,但上門護理的規范性與安全性尚存疑慮。“共享護士”要想走進千家萬戶,恐怕還得跨過不低的門檻。國家衛健委日前也作出回應稱,將總結各地“共享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規范發展。

流程簡單 價格不菲

北京市民趙先生,最近通過一款護士上門手機APP,為父親預約了上門換胃管服務。

“天氣這么熱,上門護理為老人省去了路途奔波。如果去醫院掛號、排隊,大概要花1個多小時的時間。”趙先生說,上門換胃管,整套服務下來不到200元,感覺物有所值。

所謂的“共享護士”,就是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集聚執業護士資源,為患者提供上門醫護服務。記者搜索發現,以“共享護士”為主要功能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目前已有十多個。

這些平臺主要提供打針、輸液、采血、換藥、導尿、吸痰、造口護理、拆線、霧化治療等十余項上門服務,以及保胎針、產后護理等母嬰護理服務。

預約護士的流程也并不復雜,除了基本的注冊登陸、身份認證之外,用戶還需要提供正規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藥品和病例證明等。下單后,平臺會對預約用戶進行審核并分發給護士,不符合接單要求以及風險較高的訂單,平臺會選擇拒接。

在價格方面,護士上門服務的費用要比醫院門診高出不少。例如,趙先生為父親選擇的胃管置管,按照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后的價格為20元/次。而皮下和肌肉注射,醫院價格為3.5元/次,護士上門APP中的價格在130元—170元之間。

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護士”提供的并非是基本的醫護服務,而是“附加”和“升級”服務,因此價格比醫院門診高屬于正常現象,但價格是否合理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優化配置 提供便利

在醫療資源緊張、看病難問題依然凸顯的當下,“共享護士”正迎來“最好的時光”。有觀點認為,“共享護士”借助共享經濟模式,將分散的護士資源優化配置,打破傳統醫療行業壁壘,為群眾看病就醫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更有意愿為上門醫護“買單”。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人。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占總人口的17.8%。國家衛健委此前的調查則顯示,全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萬,預計到2050年失能老人將達到9750萬。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巨大,家庭照料負擔嚴重。

從養老方式來看,根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目前中國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方式,由于子女以及護工并不具備專業護理知識,上門醫護有望成為養老與醫療相結合的有益補充。

2017年,某醫護上門服務平臺公布了其護士上門的數據。根據對3.2萬名認證執業護士、3萬多名用戶和10多萬份有效訂單的分析顯示,北京、上海占據了總服務份額的50%,其中北京占38%。由此可見,“共享護士”的需求與接受程度,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

對護士來說,“共享護士”的模式,為自己發揮專業能力、提高收入創造了條件。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其中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接近80萬人;醫護比例達到1:1.1,扭轉了醫護比倒置的局面。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護士資源仍舊短缺,護士收入也偏低,人才流失情況較為嚴重。

接受記者采訪的大多數護士也表示,如果有機會愿意注冊“共享護士”。但也有部分護士表示,平日工作已經相當勞累繁忙,難有時間和精力“兼職”。

缺乏標準 難避風險

“共享護士”到底靠不靠譜?對于這個問題,無論是患者還是護士其實都有疑慮:出現醫療風險怎么辦?護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證?

目前除北京、天津、廣東作為護士區域化注冊試點地區,可進行護士區域化注冊試點工作外,其余絕大多數省份的護士尚無多點執業資質。這意味著,在其他地區,護士上門服務屬于脫離注冊執業地點,有非法執業嫌疑。相關部門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簽約網約平臺和實體醫療機構的多點執業還不一樣,不過還沒有相關政策。

醫療事故和糾紛,更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上門服務過程中,護士如何保證操作的安全性?患者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怎么辦?能否全程記錄服務過程?這些難題目前都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對于醫療事故和糾紛,北京、廣東等地關于護士區域注冊的規定中明確指出,發生事故或糾紛時,由發生事故或糾紛所在的醫療衛生機構按照相關規定處理。但“護士上門”等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平臺是否屬于醫療衛生機構,目前尚沒有認定。而記者梳理發現,各平臺對于醫療事故和糾紛的認定及處理也鮮有明確規定。有的平臺更是在用戶服務條款中明確“對預約服務具體適用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疏漏不作任何保證。”

行業標準缺乏、責任認定缺位,這讓“共享醫療”面臨著不小的風險。

各方合力 規范發展

要想讓“共享護士”在規范中發展,離不開各方的合力。

在政策層面,“共享護士”亟待“靠譜”的管理政策。國家衛健委此前表示,下一步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推進分級診療和持續深化醫改工作,逐步修訂完善護士執業管理相關政策。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享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規范發展,以滿足公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吳育雄認為,相關部門應當結合醫護行業的特點和服務要求,研究制定高起點、高水平的行規標準,同時在準入、責任、醫療風險等方面規范引導,保障上門診療的安全。

而在平臺方面,專家建議,可通過為醫患雙方購買保險的方式幫助解決醫療事故問題。記者在預約過程中也發現,大多“共享護士”平臺為患者免費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等。也有業內人士建議,平臺應出臺相關制度,若發現護士執業范圍超過允許范圍,則給予嚴厲處罰;同時嚴格審核訂單,排除風險較大的預約。(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