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市值被中國反超,日本企業正趨于“小型化”
添加時間:2019-01-04 11:37:39
瀏覽次數:
0
《日本經濟新聞》2018年12月13日報道稱,日本企業正趨于“小型化”。和2000年底相比,美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增長至2.6倍,日本上市企業僅增長至1.7倍,日本企業沒能跟上全球的企業大型化趨勢。不少觀點指出,日本企業的重組等“新陳代謝”速度緩慢,造成了增長力的差距。調整企業的競爭環境等成為今后課題。
日本上市企業市值被中國反超
2000年底,日本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為9.9億美元,到2017年底增至17億美元。而美國卻從27.5億美元大幅增長至72.3億美元,“美日之差”從2.8倍擴大至4.3倍。一方面,中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值從5億美元增長至27億美元,增長至5.4倍,超過日本?!爸腥罩睢睆?.5倍擴大至1.6倍。 其背景是,美國的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等年輕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在日本企業方面,雖然軟銀集團和迅銷控股等企業表現堅挺,但是在新興成長企業的數量和股票總市值的增長方式等方面表現遜色。
具體原因包括日本的互聯網經濟慢人一步、作為基礎的日本經濟疲軟、放寬限制的動作緩慢、企業經營者想法保守、包括外語能力在內的有全球視野的人才短缺等。日本帝京大學教授宿輪純一指出,其中尤為深刻的問題是“從國際上來看,日本企業的新陳代謝速度緩慢”。
為了確認這一觀點,《日本經濟新聞》推算了日本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例如,交易所里年均有100家上市企業(包括期間新上市的企業),如果有10家企業退市,則1年將有10分之1的企業在股市消失。所有企業完成更替需要10年,那么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維持上市的年數的平均值)”為10年。
按照這種算法,2017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5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為9年。而在日本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9年,極端長壽。 在紐約證交所,2017年約有130家企業新上市,150多家企業退市。結果,上市企業數量(期中平均值)約為2300家,同比減少約60家。從2016年開始,紐約證交所的上市企業數量持續減少。通過企業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資料調查退市理由(交易所交易基金除外)可以發現,約8成企業因為并購而退市。這顯示出美國上市企業為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經常實施大規模重組以及收購具有獨特優勢的小型企業。例如,2017年陶氏化學與杜邦合并,誕生了全球最大化學企業陶氏杜邦。
日企“長壽”的危害
一方面,2017年日本的交易所新增上市企業100多家,而退市企業只有40家。上市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增至近3600家。瑞穗證券的菊地正俊表示,由于重組動作緩慢等,“在日本,不少企業家以企業存續下去為經營目標,而不是取得成長”。由于日本經濟長期疲軟,以及日本的銀行實力強勁,和通過并購等舉措積極進取比起來,企業家似乎更愿意選擇有能力償還債務的保守型經營。這使得日本企業“十分長壽”。
因此,日本企業的破產數量從國際上來看非常少。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的10年里,破產的日本上市企業只有79家。同一時期,美國僅總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上市企業就有331家申請適用《聯邦破產法》。與日本不同,美國企業經營者果斷把破產作為經營上的選項,盡早申請破產,因此也容易實現重生。破產把資本和人才從落后于時代的企業中解放出來,有助于培育新的成長企業。
此外,日本企業成長意愿不強的問題可能比過去進一步惡化。日本銀行(央行)每年買入6萬億日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只要企業在東證主板上市就會被買入一定規模。即使對低迷的業績置之不理,企業也不容易受到股價下跌帶來的壓力。這催生了日本企業不以成長為目的,而是以維持上市為目的的經營意識。
促進創業、降低出售業務和企業的難度、下調破產門檻、明確經營者推動企業增長時的激勵制度,對于進入成熟期的日本經濟來說,這一系列激活企業新陳代謝的措施顯得愈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