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_色婷婷狠狠_欧美三级小说_嗯…啊熟乳岳怀孕好深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金融市場開放政策密集落地

添加時間:2019-02-14 11:05:18
瀏覽次數: 0
金融市場開放政策進入密集落地期。記者12日從外匯局網站獲悉,央行、外匯局日前聯合印發《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參與股權激勵資金管理辦法》。外匯局表示,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外籍員工股權激勵,穩步提升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

  事實上,從春節前一周至今,包括信用評級市場開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準入條件和投資范圍放寬、“熊貓債”發行指引發布等政策也密集落地。與此同時,多個更高層次金融市場開放舉措也正在醞釀當中。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撰文稱,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和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互為一體,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思路逐步擴大開放。此外,多地地方兩會也做出了金融開放的相關部署,如廣東提出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去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從年初到年末,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在內的多領域金融業開放措施接連落地。而根據目前監管部門透露出的信號,今年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將迎來更大力度的擴大和深化,更多“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開放政策可期。潘功勝撰文稱,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改革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RQFII、QDII、RQDII等)外匯管理制度,債券市場便利并規范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熊貓債),衍生品市場支持擴大境內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擴大互聯互通的覆蓋范圍,完善債券通,推動滬倫通落地,繼續擴大基金互認產品范圍。支持國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研究允許中資機構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證券期貨機構開展跨境業務、擴大證券公司結售匯試點等開放措施。規范外資參與上市公司外匯管理,研究允許境內上市公司外資股東直接參與上市公司配售、增發業務,推動實施外籍員工直接參與境內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擴大開放”將繼續成為2019年度金融領域關鍵詞之一。實際上,部分金融市場開放政策在近期已密集落地。1月28日,美國標普獲準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這意味著外資信用評級機構將首次進入中國境內市場開展評級業務;1月31日,證監會宣布擬合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并放寬準入條件、擴大投資范圍;2月1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熊貓債”指引,明確“熊貓債”發行的核心制度安排,熊貓債市場發展進一步規范。2月12日,央行、外匯局聯合發文明確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參與股權激勵所涉資金的管理原則,實行登記管理,并且可由外籍員工自主選擇參與資金來源。此舉進一步提升了境內資本市場開放程度。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已出臺的措施反映出我國金融業開放的持續推進和深化。一方面,對外開放的領域和內容正在不斷豐富,如債券評級市場為新的開放領域;另一方面,開放的深度也在不斷拓展,如合格機構投資者準入條件和投資范圍的放寬,有望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資金。

  “這些金融開放舉措的落地,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市場效率,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的資金融通和風險規避的金融服務。”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同時,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新進展獲得了更多國際機構的認可。1月31日,彭博公司正式確認4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花旗富時全球政府債券指數也將于9月宣布是否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業內人士預計納入全球化指數,至少將為我國帶來7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另外,在中央層面金融開放舉措密集發布的同時,不少地方兩會也做出了金融開放的相關部署。如北京提出,吸引國際知名銀行、保險、證券、基金、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以及評估、信用等專業服務機構在京設立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上海提出加快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引進一批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廣州提出推進與港澳在金融等領域的規則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場開放也將給宏觀經濟調控和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帶來更多挑戰。”溫彬表示,隨著金融市場開放的擴大,跨境資金可以自由流通,風險不僅易于在境內股市、債市、匯市等金融市場間傳遞,而且容易受到外部沖擊,影響金融安全和經濟穩定。關于防范金融開放帶來的風險,他表示,國內金融監管要加快補齊制度短板,確保監管能力與對外開放程度相適應。同時,應建立適應國際準則的新監管體系。

  潘功勝指出,隨著我國高水平開放對資本項目可兌換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傳統以合規監管為主的外匯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開放形勢發展需要,急需引入宏觀審慎管理的視角和機制,加快建立并不斷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這是落實“在開放的環境中適應開放,在開放的環境中贏得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