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每一個行業都要面臨市場不可預知的風險以及由此帶來的壓力。無論是企業或者員工個人,都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你幻想找到一方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那只能是癡人說夢。
張瑞敏說過:“要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對待成就要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比爾·蓋茨對微軟的員工發出警告:“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也永遠只有18個月!”這些著名企業的領導人之所以向員工灌輸這種危機意識,是因為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市場的壓力永遠都是存在的,希望員工對此能有正確的認識。
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是市場上的勝利者,沒有人敢保證明天還能贏得競爭。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個人,都應保持一種危機感,作好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即將到來的競爭。既然這種壓力不可避免,我們唯一應該做的,就是面對現實,勇敢地戰勝它。
壓力和動力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壓力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好事也是壞事。這取決于你怎樣去看待它。對那些勇于面對的人來說,有壓力,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壓力,說明他也沒有了提升的空間。而在那些怯懦的人看來,壓力只不過意味著無窮的煩惱罷了。他們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打“退堂鼓”;稍有不如意,情緒就消極到極點。這樣的人,在今后激烈的競爭中,日子必然不會好過。
“井沒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這是“鐵人”王進喜幾十年工作經驗的總結。如果沒有壓力的驅動,哪怕地下有再多的石油,也無法被開采出來。同樣,人也需要有壓力,面對壓力,我們要自覺從嚴、自覺加壓,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促使自己不斷進取、不斷進步。
工作中有壓力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員工,你無法置身事外,更不能逃避。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壓力,并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它。工作上有了壓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夠化壓力為動力,使它不致成為自己工作的障礙。
當我們面對新的工作環境,由于業務還不太熟練,難免會有一點點壓力,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時,首先要充分了解該工作的崗位責任、工作內容及相關的一些要求,要理智地看待工作中的壓力。我們只有主動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這種環境,也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位年輕人被分配到海上油田鉆井隊做實習工作。上班的第一天,領班要求他登上幾十米高的鉆井架,把一個盒子送到井架頂層的主管那里。他拿著盒子登上狹窄的舷梯,氣喘吁吁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主管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就讓他送回去。他又爬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領班也同樣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送給主管。
他第二次上到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兩腿幾乎發顫。主管卻和上次一樣,在盒子上簽下名字,讓他把盒子再送下去。下來后,領班簽完字,讓他再送上去。盡管他猶豫了一下,但他還是拿起盒子,轉身登上舷梯,又艱難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爬。
當他上到最頂層時,渾身上下都濕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主管仍然和前兩次一樣,在盒子上簽下名字,讓他把盒子再送下去。這時,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他憤怒地把盒子“叭”地一下摔在地上:“我不干了!”
這時,主管才告訴他:“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做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這就要求隊員一定要有極強的承受力,能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才能完成海上作業任務。很遺憾,前面兩次你都通過了,只差最后一點點。現在,你可以走了。”
工作難度越大,壓力就越大,可是,也只有這樣高難度的工作才能出更大的成績。有些工作就是“高壓作業”,這就需要從業者具備很大的耐心和超強的抗壓能力。
沒有壓力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工作畢竟有著績效性、時效性等性質,肯定具有一定的壓力。在任何行業,要想安安穩穩、舒舒服服地上下班,都不太可能。天下的事情,沒有什么是輕輕松松、舒舒服服就能讓你獲得的。凡事一定要經過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收獲。
無論是誰,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們需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給自己減壓。當然,緩減壓力,并不能根絕壓力,這個壓力消失了,另外一個壓力也會產生。在這家企業有壓力,到另外一家企業也會遇到壓力。面對壓力關鍵是要學會應對,我們要對此有理性的認識,給你壓力的同時也給了你同樣多的機會。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壓力,只要自己把它想成是良性的,對自己有幫助的,自己才能克服它。如果你選擇逃避壓力,也就等于選擇了自我淘汰的結局。
在當今社會,沒有一股不服輸的“犟勁”,沒有一種不怕難的“韌勁”是不行的。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抗挫”、“抗壓”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面對工作中的壓力。
制勝職場箴言
如果你渴求更大的成就,那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對那些得過且過者來說,并不會因為你的躲避,壓力就不來光顧。只有積極地去面對,把壓力當成推進人生的動力,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