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人說,到什么年齡做什么事。職場上,很多快退休的人,一到鄰近退休的那幾年,基本上都沒什么大作為,只想平平安安、圓圓滿滿地做好過渡,為自己的職場生涯完美地劃個句號。
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有一些另類的人,鄰近退休卻使勁折騰,搞得他周圍的人怨聲載道。
劉平80后,一家國企員工,剛入職時,單位的升遷是按論資排輩,憑關系。他的上司總是鼓勵他好好干。他也憋著一股子勁。
誰知,等到快輪到他時,國企改革,提拔政策有變動,一下子來了個大翻轉,提拔年輕有為的,而這時的劉平都已經(jīng)35歲了。正好完美地錯過,兩頭都沒趕上。
劉平感覺自己職場晉升無門,也就斷絕了那方面的想法,每天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這時他的領導也只剩下一年就退休了,劉平更是有恃無恐。
只是沒想到,單位受疫情的影響,經(jīng)營效果不好,就響應國家改革的號召,進行精兵簡政。本來快退休的領導,則在改革這個節(jié)骨眼上,使勁表現(xiàn),不是查考勤,就是比業(yè)績,搞得所有同事都痛苦不堪。
劉平因為心智模式受限,奉行著“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原則,所以就沒什么表現(xiàn)力,沒什么職場能見度,就被裁員了。而快要退休的領導,不但沒有被踢出局,反而給自己撈了個反聘的好差事。
真的是應了“該走的不走,不該的卻走了”的場景。為什么人到中年的劉平會被淘汰,而即將退休的領導卻被反聘呢?
鐵打的營盤,流動的兵。職場也是如此。職場從來不養(yǎng)閑人,要想生存,就必須如八仙過海一樣,各顯神通。這是職場生存的規(guī)則。
一個人,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具有存在感。這就要從你的一舉一動來做起,看似對你的崗位都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但卻在無形中影響著你的職場能見度。
劉平之所以被裁員,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在職場上的不順,都表現(xiàn)在自己的職場行為上,他認為自己失去提拔的機會,是公司造成的,所以他消極怠工,不思上進。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如此之快,競爭這么激烈,劉平從來沒有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總是把一切都歸結于外因,消極應對,降低了自己在職場上影響力。
相反,劉平的領導,他一心為公,有一顆熱忱的心,,把自己一腔的熱血、精力全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即便是人到退休之年,還持有著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反而品嘗到了”無意插柳柳成蔭“的果實。
職場上的作為與年齡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你在職場的影響力、能見度。因為一個公司要靠利益來生存,所以盡管劉平上司到了退休之年,但其給公司創(chuàng)造的價值沒有人能替代,那他就具有稀缺性。這樣的人,即使到了退休之齡,公司也會酌情考慮,延長工作年限或者進行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