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很多人為了成功,不惜重金,報各種培訓班,參加各個付出課程,購買各種書籍,讓自己過得繁忙而“充實”,但其結果卻是人沒有,錢也沒留下幾個的尷尬。
隨著網絡科技生活的蔓延,人們都明白了科技的重要性,但身為互聯網大廠中的一員,卻不時為這些外表華麗,沒有下線地壓榨員工而汗顏。
于是,互聯網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壓榨,成了當下社會的一個新命題,急需找到合理的答案。雖然很多權威人士也曾在不同的場合指出這個矛頭,強調其的危險性,但仍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因利益所誘。
央視新聞,1月4日提出了“不能讓奮斗變了味”的話題,雖然很多網友在選項中都選擇了“繼續認真工作”、“提高效率”等選項。但這種與隨大流的檢討式回答,背后卻說明了怎樣的問題。
限制員工上廁所、無限加班,乃至猝死、自殺等層出不斷的業內現象曝光,確實讓人對當下“科技企業”的內部生態產生前所未有的憂慮。
為啥面對如此惡劣的從業環境,員工所選擇的不是反抗,不是維權,相反而是從自身找問題呢?這真的有一種“不要沉默中反抗,就是沉默中死亡”的感覺。“拿命換錢”好像已經讓很多人接受,只因為他們想要有口飯吃、有份經濟收入、有份維持嗷嗷待哺孩子的食糧來源。
雖然央視發表評論稱,奮斗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在但殘酷的優勝劣汰條件下,很多人卻不得不為了五斗米而折腰。
以前中國互聯網不發達,互聯網公司實力不濟,年輕人不是進國企就是去工廠打工。加班加點一個月收入很難上萬。這幾年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公司員工月收入上萬是常事,月薪幾萬的人很多,且各種福利越來越多,只不過仍然難逃加班的命運。
讓社會接受不了的,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壓榨,而是互聯網公司讓中國工薪階層所出現的高收入人群,對生活質量、工作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的高到新誕生的公司都無能力支付。
活下來的問題解決了。但新需求卻不能滿足,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千方百設尋找答案。于是乎,就有了一拍兩合的方案,你加班加點,我獲得收益提供給你應有的報酬。
這種看似合情合理的方式,卻不被所接受,因為這種機制一旦有所積累。就會讓他們擺脫“隸屬狀態”,從而導致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缺失與之相匹配的勞動力比例,進而導致效率降低,生產不飽和,甚至導致資本運轉停滯,生命結束。
于是,有網友說:我們為什么一定要鼓勵互聯網?白領不一直都是底層嘛!
現在稍微大一點的公司,對學歷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似乎985和211都已經是最低要求。那些出國鍍金回來的,很多人也找不到工作。就業環境說好不好說壞不壞,因人而異。
如果剛畢業想在大城市生存,必須找一個能交得起房租的工作。高學歷誰也不可能一開始就想送外賣、快遞。但沒辦法,這種低門檻,高價值的優勢很吸引人。也就沒啥不好了!
于是乎,社會上的就業好像沒有了規律,很多高學歷開始低就業,這種淪為底層的白領,該如何跳出老鼠賽跑的怪圈呢?
是因為人們沒有了生活目標,還是為了生活而生活。很多人說這是環境所迫,想去的高工資職位沒有,還不如選擇一個高工資低職位的靈活就業,過自己想要的隨意人生。
互聯網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比“劉易斯拐點”來的晚。巨大的投資規模,必須有相應的勞動力與之匹配,不匹配怎么辦?
那市場就會不斷地制造新底層。于是,這就如我們開頭所看到的那樣,很多高學歷的開始為了高品質生活的欲望,從有產者淪為無產者,從老板淪為打工者,從腦力勞動者淪為體力勞動者,高學歷年輕人從事著不需要學歷的工作。這就是“底層的再生產”,是新一輪機會壟斷的開局。
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朝著極端的方向發展,所以即使不按常規出牌,也不能讓奮斗演變為“拿命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