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能不能追求完美,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這是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從普通走向優秀。
高手和頂尖高手的差距在哪里?
在于能不能接受世界上有許多“不完美”的事實,并與這些“不完美”合作。這是對自己與他人的和解,從優秀走向極致。
接受60分的人
前段時間,我和領教工坊的私董會小組,聽前阿里首席人力資源官、合伙人鄧康明老師分享。
他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觸動:要懂得和只有60分的人合作。
什么意思?
我之前在微軟工作了近14年。我的同事們,都是極度聰明的人。我們有相似的知識結構,相同的背景經歷,能很好理解對方所說的話。毫不費力,一點就透。
但是,當我離開微軟自己創業后,情況變了,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適應。
因為我的員工,都不再是身邊那些90分的人。盡管他們也有很強的能力,但是,并不完美。
有的時候,你甚至想把報告撕碎,甩在他們的臉上,然后破口大罵,“重寫!”遇到這種情況,你怎么辦?
不完美,是一種客觀事實。能不能接受身邊其他人的“不完美”,是一種修煉,更是一種格局。
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和這些只有60分的人合作,并幫助他們提高。當你的員工不如你的時候,怎么幫助?
和他們說,“放著我來”嗎?不。你要說“這事你做”。然后,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把事情做砸。
我在微軟工作時,曾經有一任老板,人稱“老華”。有一次,我寫了一份很重要的報告要寄給美國,先發給老華。老華看完之后回信,提了很多意見。但就是只字不改。
于是,我只能根據意見,改了大半天,重新把報告再發回去。
然后沒過多久,他的回信又來了。還是提了很多意見。但就是只字不改。于是,我只能繼續咬著牙。
就這樣,來來回回。為了一份報告,我們兩個留在辦公室加班,一直修改。我們就這樣一直改,一直改,一直改到了第二天早上7點。
也許,有人覺得這個老華有病,但我卻充滿感激。他明明可以自己改完,然后回家。可是他卻花了整整一夜,眼睜睜地看著我把事情做砸。
我每一次做砸之后,他提的意見,付出的時間,都是對我的投資。所以,當你的員工只有60分的時候,要怎么辦?
管理,是讓別人干活的藝術。不要說“放著我來”,這是奪權,也是分責。要說“這事你做”,然后幫助他們成長和提高。
因此,我現在也花更多時間,陪我的員工開會,吃飯,做1 on 1的對談。他們有些只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些已經工作幾年但始終沒有經過太好的職業化訓練,但我都愿意陪他們成長。
幫助他們從60分,到70分,到90分。學會接受60分的人,并與他們合作,還能幫助他們提高,是一名管理者的基礎能力。
接受60分的事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我經常和很多創業者聊天。
有一次,一名創業者和我說,他正在做一個產品,特別好,一定會大受歡迎。
我很有興趣地問:哦?那能不能給我看一下?結果他說:對不起,不行。我正在憋一個大招。等產品正式上線了,再給你看。你一定會喜歡的。
聽他這么說完,我先是為他祝福,然后心里一涼,默默為他捏了把汗。
為什么?因為現在技術更迭的速度太迅速,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太高,用戶需求的變化也太快,留給創業者的時間窗口,越來越短。
在普遍看不太清路的時候,創業就沒辦法直接降落到競爭的終點,而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小步快跑到終點。
是的,這就是創業,尤其是互聯網創業的一個基本方法論: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不是一次性做一個完美的產品,而是先做一個“最小可用品”。不用一次性做到90分100分,有60分也許就可以了,然后立刻投放到市場上接受反饋,迅速調整。
我舉一個例子。小米的手機操作系統——MIUI。
小米當年在推出手機產品時,使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操作系統每周五更新。
每個周五,小米推送更新之后,狂熱的發燒友們都會率先使用,然后提出很多修改意見,這里不行,那里可以更好……
然后,收到反饋的小米,迅速修改。下個周五,再推送一個版本。繼續接受大家的反饋。一個版本,又一個版本,一次反饋,又一次反饋。如此往復,從不間斷。
所以,今天的MIUI,不是小米工程師設計出來的,而是和用戶共創,生長出來的。
我曾經問過小米的聯合創始人,也是MIUI的兩代負責人,黎萬強和洪鋒,如果讓你們自己在辦公室憋大招,憋個一年,能設計出MIUI今天這些功能嗎?
他們都說,不能。
所以,接受一開始只有60分的產品,其實是接受自己一定會犯錯。
而只有承認并接受自己一定會犯錯,才能更快的犯錯,更快的修正,一輪輪迭代成用戶需要的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愛上的并不是用戶的需求,只是自己付出的時間和心血,是那些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
只有接受自己只能做到60分,才有機會和用戶一起,把事情做到90分,95分,100分。
接受60分的結果
應該承認,世界上幾乎沒有“完美”的結果。盡管我們經常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想要。但是,真的能都想要嗎?
不可能的。總想要完美的結果,也是我們總糾結的緣由。世界上也許沒有“完美”的決策,只有“滿意”的選擇。
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信息環境總是不完備的,人也總是有限理性的。
我們能做的,只能設定一個基本滿意的標準,然后評估現有的方案,當有一個選擇能匹配自己的標準時,就接受這樣的結果。
當我們面試一個人,這個人能達到基本要求,就應該讓他明天來上班;
當我們找到一種商業模式,能滿足你對于收入和未來的預期,就應該立刻實施;
當我們遇到一個心動的人,能滿足你想要的條件,就應該毫不猶豫的追求。
明茨伯格有一個絕妙的比喻:你當然可以列出未來伴侶的品質,列出心目中所有人選,對她們進行評估和打分,然后告訴這位幸運的女士,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但是,當你找到她的時候,她也許會告訴你:你在忙活這些的時候,我結婚了。現在已經有幾個孩子了。
所以,如果能接受不完美,只接受一個60分,或者再高那么一點點的結果,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糾結和痛苦了。
就像很多人問我,我應該如何做選擇?
選A,我會去一家穩定的單位。工作輕松、穩定。但是,缺少了些挑戰。太無聊了。
選B,我會去一家變化的企業。工作新鮮、刺激。但是,每天都要加班。太疲累了。
請問,我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享受A和B的好處,又能避免A和B的壞處呢?很抱歉。沒有。
你只能選一個,享受它給你帶來的好處,并且承擔它的不足。這個選擇,也許不是“完美”的,但應該是基本讓你“滿意”的。這個決定,也許不是100分,但也有60分,甚至80分。
而你也應該知道,任何時候,能得到一個60分的結果,能及格,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勇于選擇而不后悔,隨心所欲而不逾規。在規律里認真思考,勇敢選擇。選就選了,再差又能差成什么樣呢。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最后的話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哪里?
真正成熟的人知道,世界上常常沒有“完美”的決定,甚至都沒有被驗證過的“最好”的決定。這些決定,常常是不完美的。
這聽上去,太不性感了。是的,但很多事情,也許從來就不曾性感過。
真正拉開差距的,除了對自己完美的要求,還有對他人不完美的接受。
這樣,才能和世界更好的協作。
接受60分的人,接受60分的事,接受60分的結果。
然后,幫助他們,和他們一起,繼續實現你對80分、對90分、對100分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