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能力強的表現有四個:第一是工資增長速度快,第二是職位升遷速度快,第三是永遠不會上公司的裁員或辭退名單,第四是辭職后很容易找到新工作。一個人適合不適合混職場,其實并不在于一個人的意愿和選擇。職場是多數人不得不進入的一塊土地,絕大多數人還是要靠職場打拼養家糊口、賴以生存。所以,要么鼓起千倍的勇氣去創業做自己的老板,要么就在他人的傘下踏踏實實地奮斗于職場。要想在職場上能夠混得風生水起,就要夯實自己的職場生存能力。我們可以把職場生存能力強的人作為自己的標桿,時刻向他們學習。職場上什么樣的人可以作為職場生存能力的標桿呢?就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什么樣的人職場生存能力更強?
首要的一條:適應能力強的人。
有些人對于適應能力嗤之以鼻,至少并沒有引起多數人的注意。實際上,適應能力要排在職場生存能力的首位。適應能力強,眼中才能容得下沙子。一個人在職場上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容得下諸多別人看不慣的東西,要忽略那些對自己的發展不太相關的東西,把精力聚焦和集中在自己職場的事業目標上,而不被它物所干擾。人在職場要想通一件事情:世界不是為我們自己準備的,它必然存在著與我們的不協調、不一致的事情。我們也許會遇到一個飛揚跋扈的上級,也許會遇到一個專業能力并不強的領導,也許會遇到一些糾纏于小事的同事,也許會遇到許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任務。那些不合理的事情會不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我們糾結于這些不合理,我們就無法全身心地去工作、去與他人相處、去與困難相處。在職場的三大能力中,有一些關鍵能力:人際能力。人際能力的子能力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可以讓一個人接受現實,接受現實的存在,接受現實中與我們的意愿相悖的事物、事件、人物的存在。接受,就意味著我們承認它們的存在,而不糾結于“為什么我的命這么不好”、“為什么讓我遇到一個不講理的上級”、“為什么困難總是找到我”,從而能夠把思考轉向“我如何積極應對這些現實”、“我如何調整我自己讓我更能夠適應這個世界”。
其次,就是保持學習與進步的熱情的人。
時代的發展速度現在超越了我們以往的任何想象,職場生存能力向上永遠探不到頂,所以持續的學習能力讓職場人在知識和能力上永不落伍。不進則退,適合于任何公司、任何領域。八十年代生的人時刻在被九十年代生的人威脅著,七十年代生的人永遠在被八十年代生的人追趕和超越,六十年代生的人現在大部分已經被八十年代生的人頂替。年齡固然是一個因素,但實際上是金字塔尖上容不下那么多人。七十年代生的人要想拼過八十年代的人,就要在職位上、收入上高過七十年代生的人。否則,被頂替的日子會過早地到來。基于此,保持與職場發展對應的知識和能力同步,需要時刻保持學習與進步的熱情。年齡不是壓力,自己的實力有沒有才是壓力。與其說我們是被后輩的人代替,不如說我們是被時代所拋棄。要想保住職場上的優勢,就要時刻向上站在更高的位置,這需要大量、持續地學習與進步。學習與進步的內容,除了專業方向以外,還包括人際能力和概念能力。
接下來就是那些能夠獲得組織信賴的人。
一個人在職場上要想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就要讓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值得組織信賴的人。一個人在職場上,一旦失去了組織的信賴,職業生涯就會逐步走下坡路。所以,在能力上要不斷為組織創造價值,讓組織相信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想上、品德上、價值觀上要獲得組織的贊賞,讓組織相信你的人品。獲得信賴,是在一個組織當中獲得加薪和升遷的必要條件。沒有哪個組織喜歡一個在價值觀上與之對著干的人,沒有哪個組織喜歡失去誠信、品德低下的人,沒有哪個組織愿意提拔一個思想層面極其低下的人。能夠獲得組織信賴的人,才會獲得組織更多的資源、機會。信賴,可以夯實一個人在職場生存的基礎。組織的實權者往往是老板。所以要學會“與老板穿一條褲子”。
職場生存能力強的人,其實就是那些適應能力強、學習欲望高、值得組織的信賴的人。這三個方面可以構成一個金三角結構,讓自己在職場上生存牢固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