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末加過班嗎?你經歷過大小周嗎?
7月9日,字節跳動宣布:公司自8月1日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的安排(大小周制度)。
我特意給在字節跳動工作的朋友發了個消息,問他感覺如何,他回我:“準備去喝一杯慶祝一下?!?/span>
而快手也從7月開始,取消了大小周制度,員工按需加班。
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向員工支付加班工資,周末加班2倍工資,法定節假日加班3倍工資。
這幾個消息一出,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快手和字節跳動這一舉動圈粉不少,成為了某些互聯網公司員工口中的“別人家公司”。
但其實這只不過是依照勞動法行事。
無論是快手,還是字節跳動,還是其他公司,沒了大小周,不代表“加班文化”也隨之消失。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到點下班是一種奢侈,加班早已成為每個人默認的職場生存法則。
加班已成為職場常態
即使是那些沒面臨大小周的人,超額的工作量和壓力,也讓周末變得不屬于自己。
我認識一名新媒體編輯,她表示,雖然每周雙休,但常年隱形加班,工作時長和強度跟大小周也沒什么區別。
微信全天在線,吃飯、走路也要經常看看消息;
周末出門也會習慣性地背著電腦,以防突然有任務;
……
在DT財經進行的“國產青年周末怎么過大調查”中,有接近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受互聯網加班文化的影響,很多企業效仿996、大小周,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加班成了我們大部分人的必選項。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目前我國人均每周要工作46個小時,按照一周工作5天來計算,每天要工作9.2個小時,還有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有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現如今很多公司,對標互聯網大廠的加班時間。張小龍講述微信創業故事中的行軍床,成了不少公司的標配,但他們卻不學習大廠的員工待遇、獎金和加班費。
一些公司還會把“能不能加班”當成選拔員工的標準,把“加班”和“工作態度”畫上等號。
能加班的,就是踏實肯干的好員工,準時下班的,就是放進辭退名單里的差員工。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反感加班,而是反感無效、浪費時間且沒有回報的加班。
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加班沒什么用,但為了討領導喜歡,為了表現自己在努力工作,所以寧可玩手機,都要留在公司繼續“磨洋工”。
久而久之,加班的人越來越多,內卷環境下,一些人開始“假裝加班”:
下班回家不拿包,開著電腦,讓同事以為自己去上廁所了;
把鑰匙和外套放在工位,制造沒有離開的錯覺;
假裝跟客戶打電話,下了電梯就狂奔到了地鐵站;
……
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沒有“假裝加班”的同事?
“假裝加班”的他們,個個都是高手,但在這些“好笑”的故事里,我們看到了職場人的無奈。
在“加班成常態”的職場氛圍里,打工人只能成為“表演藝術家”,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能獲得領導的正面評價。
但無效的加班,不僅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反而會導致工作效率越來越低。
忙到沒時間有效成長,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
無效加班
只是感動了自己
什么情況下,是應該加班的?
時間緊任務急,或者工作有難度,為了達到制定的目標,需要多花費些時間。
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加班,多為下面這些情況:
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協同效率低。
比如,在一個項目組里,做完自己的部分,還要等其他同事的部分,大把時間浪費在“等回復”上。
領導、同事都沒下班,你也不好意思先走。
還有些時候,加班是員工個人造成的,工作效率低,或者能力不足,只能被迫加班。
董明珠就曾講到,自己把一位30多歲的男主管罵哭了。
男主管做事不精致,董明珠說:“你的責任心在哪里?像你這樣怎么當領導,底下人怎么帶?”
男主管聽了感覺很委屈,他說自己帶著團隊一直在加班,都沒回過家。
董明珠說:“這是兩件事,你勤勞不一定代表有收獲,不能因為你幸苦,天天在這上班,做了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span>
職場中不看過程,只看成果。工作是成果導向,看的是效率而不是時長。
勤奮努力固然沒有錯,但把加班的苦勞錯當成自己的功勞,除了感動自己,別無它用。
之前有個同事,工作效率非常低。
我們半天就可以完成的方案,他需要一天甚至兩天才能做完。
而且他下班不走,經常加班到深夜。還在朋友圈發“深夜的公司,只有我一個人”這樣的感悟。
當領導在休息時間布置工作任務時,我們都在“裝死”,只有他積極回復:領導我在!
當他因工作失誤被領導批評時,他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自己的問題在哪里,而是抱怨:“我這么努力,憑什么得不到領導的認可?”
很多人像我這位同事一樣,用工作時長,掩蓋自己能力不足、效率低的事實。
他們看似在拼命加班,但既沒能給公司帶來切實的效益,又沒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所以千萬別把“無效加班”當成自己努力的憑證。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在努力向前,唯有提高認知、找到高效的工作方法,把苦勞變成功勞,才配在功成名就時,感嘆自己當時有多努力。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如何成為到點下班的人?
想成為到點下班的人,最直接的辦法:
就是不斷提升能力和工作效率,能夠掌控自己的工作時間。
效率和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助力你升職加薪。當你成為了公司高層,就有了一定的權利去改變某些制度。
實在不喜歡盛行“加班文化”的公司,也可以換一家,去新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拳腳。
下面給大家分享4個提升工作效率、讓你到點下班的方法:
一、提升工作效率,首先要有“自驅力”
職場中很多人,在每天重復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抓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工具人”。
這就要求我們有自驅力,從“打工思維”轉變為“老板思維”。
想清楚公司是我們成長的平臺,我們的工作,不光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也能提升我們的“身價”。
自驅力是工作中最純粹的動力,不僅能幫助我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讓我們在職場之路上,越走越有干勁。
二、以目標為導向,站在結果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1、明確目標:確定一項任務的目標是什么;
2、找到方法論:規劃該如何達成目標,用什么方法;
3、化繁為簡: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對于與目標沒太大關聯的因素,不必耗費太多精力;
4、專注:只有專注,才能保障自己不受干擾,做到極致。
目標導向思維注重產出,看重創造成果。能讓我們緊盯著目標,不至于在行動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三、細化時間的顆粒度
時間顆粒度是指一個人管理時間的最基本單位,時間顆粒度越小,管理精細度越高。
越是成功的人,時間顆粒度越細。
比爾·蓋茨在2002年到訪中國,微軟中國的工作人員在準備他的行程時,很注重比爾·蓋茨的時間顆粒度。
他們一遍一遍的地測量,比如從電梯到會議室需要走多少步、多少時間,比爾·蓋茨和某人握手需要幾秒,合影需要幾秒。
最終比爾·蓋茨幾乎分秒不差,可見比爾蓋茨的時間顆粒度,甚至能切分到秒的級別。
通過細分時間,我們不僅能夠提高時間的利用率,還能夠增強對自我的掌控,把握自己的工作節奏。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提升時間顆粒度,才能在單位時間內做的更多,不僅工作效率得以提升,還能節省出更多時間,用于提升自己。
四、跟對領導
客觀來講,能力強的領導,因為本身的業務能力出色,所以對于下屬,他們更傾向于鼓勵下屬追求效率,追求實際成果。
所以跟著這樣的領導,工作效率很容易就提高了。
判斷自己的領導是不是有能力,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分析:
1、是不是業務部門出身?有沒有成功的案例?
2、當出現問題,領導的第一反應是甩鍋還是冷靜分析?
3、你覺得跟他一起共事,能不能學到東西?
如果你的領導沒啥能力,你要么趁早換工作,要么把他頂掉,自己當領導。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寫在最后
996也好,大小周也好,我們都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磨礪,其實是一條通往優秀的荊棘之路。
拒絕“無效加班”,讓工作效率更高,也讓人生更有意義。
當你通過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工作時間內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去坦蕩地享受工作之外的時間,這才是打工人最自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