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你們回答,我都知道,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收入都是不滿的。
畢竟,錢這東西,誰會嫌多呢?
而焦慮這種情緒,誰又會沒有呢?
尤其當你看到薇婭在節目里謙虛地說,年收入不到100億;
當你刷到李佳琦買下的黃浦江邊1.3億豪宅;
當你聽說字節跳動28歲的程序員宣布財務自由直接退休;
再想起那個著名的街頭采訪:“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
▲圖源:上海BANG
你,怎么可能不焦慮?
其實,很多時候造成這種焦慮的原因還真不在我們自己,而是因為互聯網傳播有一個很不好的效應——聚集效應。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很多小概率事件,反復出現,就會讓人們誤以為這是常規事件。
比如你常常在網上看到年薪百萬的同齡人和一夜暴富的新聞,你的自我認知基準就會被不自覺地調高。
我就經常碰見年輕人問我:我現在還沒年薪百萬,是不是要完蛋了?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哭笑不得。
拜托,兄弟,快醒醒吧,別說年薪百萬,你,哪怕現在月薪10000,在中國都是絕對的人生贏家了好么。
在中國,到底月薪多少,才是現實世界普羅大眾最真實的狀態?
月薪一萬,究竟可以打敗多少中國人?而到底賺多少錢,才能夠內心不焦慮?
今天,我就想用最真實的數據,給大家盤盤90%打工人都不知道的收入真相。
月薪10000元
在全世界是什么概念?
來,咱們假設下。
你是個月薪1萬有正常工作的打工人,也常常會入不敷出靠花唄度日,也時時惦記著下個月的房租能否按時交齊,也會因為擔心被公司辭退而整晚睡不著。
那么我猜,接下來我的這通計算,一定會讓你放松下來。
按照你目前的月薪是1萬,算下來,你的年均可支配收入(annual net income)四舍五入大約是10萬。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簡單來說,就是你能拿到手的錢。
打工人的可支配收入怎么算呢?
可支配收入=稅前工資-個稅-社保。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年10萬的可支配收入在世界范圍大概是什么富裕程度呢?
安利給大家一個網站叫globalrichlist(財富榜網站),輸入你的國家和年可支配收入,你就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財富水平在世界的排名了。
比如,我輸入了100000以后,結果出現了:
瞧,我排在了全球富豪榜的前1.70%,排名為101790033名。
恭喜我吧,年賺10萬已經超過了全世界98.3%的人,妥妥的人生贏家了。
月薪10000元
在中國的真實排名
如果一個網站不足以讓你相信,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月薪1萬在中國的真實情況:
還記得之前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閉幕后的記者發布會上,公布的一個真實數據么?
我國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也就是1000元。
說真的,如果不是總理說的,我都不敢信。
而前段時間的新聞又再次證實了,隨著貴州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現在有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
仔細算算,這7億脫貧人口,大概也就對應了總理口中月收入1000的6億人吧。
這才是真正國家上定義的貧困,你差的遠吧?
再看看國家統計局今年上半年發布的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21元。
如果將全國居民人數五等分,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收入水平的分布情況。
全國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76401元。
由于中國的薪資分布呈偏態分布,少數極富者將整體水平拉高,這意味著年收入在7.6萬以上的人,甚至還不到10%。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可支配收入有7.6萬元,你就打敗了90%的中國人。
另外,還有一點可供考據,國稅總局有個規定,個人年收入超12萬元,是需要在網站申報的。
據我查到的資料,2017年,我國的申報人數在1500萬人左右,后面幾年我沒查到。
1500萬占中國人口多少比例?1.1%不到,這說明什么?
說明如果你年入超過12萬,你就打敗了99%的中國人。
再從月收入的角度看,根據2018年CNNIC發布的《2018年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們可以看到。
無論是2017年12月還是半年后的2018年6月,中國月入8000以上的網民都只有10%上下,更別提你還比8000多了2000元。
你瞧,你以為的從來不是你以為的,你焦慮的也從不是你應該焦慮的。
貧富差距如一把利刃,把中國割裂成一個折疊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認知差距里。
關于貧富,還有這些真相你不知道:
你一定感到難以置信,畢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認知限制的自我世界里。
你生活在大都市,就以為全國各地的城市都是車水馬龍高樓廣廈,摩登白領是職場標配,飛機火車是出行必備。
月薪沒過萬?那可怎么活?何不食肉糜啊。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為何月薪10000元
還會如此焦慮?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我知道,即便我告訴了你中國收入的真相,卻依然拯救不了很多月薪1萬打工人的自我悲憫。
因為什么?
國家統計局和各種官方機構的大數據當然有價值,總理說的事實也必須可信,他們可以用真憑實據來證明我們是如何的優越和牛逼。
可這些數據對我們有意義么?未必。
因為月薪1萬的你,根本感受不到啊。
一個人為什么會快樂?
我們必須承認,人是比較的動物,說我們是井底之蛙也好,我們狹隘也好。
事實就是,沒有人會跟所有中國人比,我們只會和自己所在的圈子比。
和自己同一個城市的朋友,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同學比,也就是所謂的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
就我所在的金融行業而言,當年跟我一起畢業的同學,基本都留在了北上廣深,去的也都是銀行,證券,基金這樣的頭部公司。
當年畢業的時候,我們學院的年平均薪資在10萬至15萬這樣,要是誰簽了5萬以下的offer,他一定覺得自己是個廢物,不敢和任何人說。
可如果他在其它行業,或者畢了業直接回老家,那他拿一個5萬的offer算是頂天了。
但這種橫向對比有意義么?當然沒有意義。
就好比你非要說你在北京一年的收入能在老家城市買一套房,有意義么?
你又回不去。
事實上,打敗90%的中國人給不了你任何牛逼,打敗你朋友圈里的90%才能讓你自豪感爆棚。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收入,從來不能決定你的財富水平
那么,咱們來討論下,如果我們真的要去比個財富水平高低,到底應該比較的什么?
我認為是階層和生活狀態。
現在的社會,單純從收入多少是沒法看出他能打敗多少人的。
研究生畢業的鳳凰男月薪1萬,一線城市土著也月賺1萬,被老爸逼著學習本領的富二代工資1萬也很正常。
但你能說鳳凰男和富二代同時打敗了90%的人嗎?
賺多少錢,那只是一個數字。
更重要的是你在國家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那叫階層。
我們正在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國家的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演變成沙漏型,精英階層高高在上占據頂層;
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和服務,大量草根階層掙扎在底層,一邊仰望一邊絕望;中產階級則夾在中間患得患失進退兩難。
這些年,大家都在嚷著階層固化,其實就是因為階層的上升通道變得狹窄,草根寒門的逆襲之路舉步維艱。
人家富豪都忍不住發話了,我們家庭幾代人的努力,憑什么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
所以,如果你的階層原本就是在50%的位置的話,你就算月薪再高,也擠不進去那前10%的圈子。
而生活狀態的差異更是顯而易見。
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富有不是依據他的收入而是根據恩格爾系數。
什么是恩格爾系數(Engel'sCoefficient)?它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爾系數就越高。
舉個栗子,假設你在帝都月薪1萬,但每月花費房租5000,通勤1000,吃喝2000;
你的朋友在家鄉18線小縣城月薪4000,有車有房有老婆,早睡晚起假期多。
你覺得你倆誰的恩格爾系數高,誰生活的比較好?
所以,看看我們周圍誰正在吃著好吃的,住著好的環境,享受著好的福利,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存在。
單純從財富排名來看,月薪1萬年入10萬已經有資格站在金字塔的頂端笑傲眾生。
但面對真實的生活,我發現大多數人非但沒有感受到人上人的優越感,反而被現實壓的氣喘吁吁。
在一線城市,幾百萬的學區房,幾十萬的汽車,幾萬塊的學費,是生活的標配,有人要供養孩子,有人父母生病臥床,還有人要每月給家里補貼。
為了這些,每個人都不得不拼命往上爬,卻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張愛玲所說的:
“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這樣的生活狀態快樂么?全都是窘迫。
再多說一點,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我們反復討論的月薪1萬,一直是從工資角度來說的。
而真實的社會財富,其實是從資產角度來說的。
怎么說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當然正確,但有些人的真實收入,它是統計不進來的。
比如一個帝都拆了3套房的大媽一個月工資只有3000塊,你月薪1萬,工資掙得比她多,但是,人家一個月收來的房租3萬塊。
你,年入10萬,完敗。
月薪10000元
真的不需要氣喘吁吁
世界如此喧囂,真相何其稀少。
2021年了,消除了信息溝壑的互聯網正在把所有人的地域,家境,學歷等現實因素統統折疊,啪啪打在你臉上的,就是整齊劃一不容分說的財富等級。
這是一口毒藥啊,它的毒性在于:
無論你賺多少,你都會發現周圍有人比你更多,無論你想怎么改變,你都會發現自己無力改變。
于是,無論是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是家庭頂梁柱的中產階級,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趕路,不停地奔跑,仿佛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這個時代落下。
這個世界,所有人都告訴你要快,但從沒有人告訴你要慢慢來。
所以我迫切地想要告訴你這些關于收入的真相。
是因為我想讓你知道,我們完全可以更客觀地活,也更松弛地活。
我們有勇氣追趕,也完全有底氣下落。
數據從不說謊,但你也別指望它會直接告訴我們正確答案。
數據最大的價值,就是讓我們通過數據,忘記自己的個人感受,去相信邏輯和認知。
如果你月薪1萬,真的不需要氣喘吁吁。
從數據上,你已經打敗了90%的中國人。
但比數據排名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打敗自己那顆惴惴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