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單位,有沒有這種情況?就是明明高中學歷的人就可以干得活,但是單位就是要招聘一些學歷為本科或者碩士研究生的,為什么呢?
公司一位985碩士辭職了,他臨走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明明高中生就能干的活,為啥非要招聘一堆本科生和碩士,這純屬是對人才的浪費?”
雖然這位碩士生的話我也很認同,但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不會反駁。因為不管是人還是公司,誰都想在同一條件下,選擇一個對自己最高的標準,將利益最大化。
作為一名求職者,如果面對一份相同薪酬的職業,一家公司的人員素質只是高中水平,一家公司員工全在本科以上,你說你會選擇去哪一家。相信90%的人都會選擇去本科學歷的這家公司。
其實這是很多人處事時所追求的“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的原則。人的素質不同,造成的軟環境就不同。工作氛圍,語言交流,情緒表達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這也是時下很多父母打破頭皮,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的原因。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時下,很多單位招聘人才,學歷就是一道分水嶺,能不能獲得面試的機會,符合條件的學歷就是那個篩選的門檻。
不管你學歷多高,步入社會,進入單位工作,都要從最基礎的日常工作做起。而這些工作,只要智商正常的合格高中畢業生,加上三個月的專業培訓,就可以勝任80%的工作。很多事情,只要有人不在乎它就怎么樣?不出錯就可以了。
對人才的炒作
時下,本科生已經飽和,甚至達到了內耗的程度,很多洗衣工都是本科生,甚至掏糞工也是博士。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現在的大學收發室招聘對象,都要求博士學歷了。更道姓說某教育局招收了一個博士,3個月后發現其只能勝任收發室的工作。
為什么很多單位在招聘時,把學歷看成是第一要素。這與時下的大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傳統思想都認為學歷越高,能力越強。沒有一個單位不想招一些能力強的人才。
好的人才不只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能改變公司,甚至行業的命運。在《覺醒年代》時,陳獨秀、李大釗這些新文化的發起人,就是當時社會中的人才,他們不僅活出了人生的價值,而且改寫了社會、國家的命運。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畢竟要想獲得最好的珍珠,從珍珠產地挑選,比在沙子中尋找,勝算要更大。更有一些公司把自己公司員工中,高學歷的人數作為衡量公司發展前途的一項指標。
所以各種各樣的炒作,讓高學歷的人無形中等同于高學歷就是人才。但其實學歷與能力并不成正比。
人才也要隨行就市
職場上存在人才大材小用,有的公司之所以愿意花高價招聘一些高學歷員工,就是為了給公司裝修一下臉面。
很多學歷高的員工,在求職時,也是以薪資來選擇工作,哪家工資高我就去哪家。這話雖然不好聽,但卻是現實。
這就與拍賣物品,價高者得一樣。一家公司的崗位招聘,報名的都是高學歷,怎么選?這還用問,當然是選人才學歷最優秀的那一個。
隨闐學校的擴招,退休年齡的延遲,好的工作崗位就是那么多,你要想在這個只進不出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只能競爭。
能力與學歷的關系
在職場上生活久了,你就會發現,一般性的工作,做好做不好的區別,與學歷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一個人的能力,與這個人的情商、時間觀,對工作的熱愛,努力程度有關。
大家會在一個鍋里吃飯,干的都是低技術的活,有的員工晚上偶爾還要陪領導去喝酒,第二天肯定遲到。如果他不遲到,領導的工作怎么開展?
所以,干好工作與會干有關,即使你學歷再高,你不會觀察,不明白領導的意圖,做不到領導的心坎上,那你做的工作就達不到領導的預期。
至于,一般的日常工作,像填表格、微信釘釘上發個通知、打印材料、整理歸檔、打水之類的工作,只要不是技術很強的,初中水平的,簡單培訓幾天就可以勝任。
至于干的結果,那就另當別論了,領導不同,喜好不同,沒有固定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