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很多人不愿意配合上司和同事,尤其是同事。當自己工作緊張或任務重的時候,他們往往想著怎樣盡快完成自己的事,而不愿意分配一絲一毫的時間和精力給周圍的人,認為這樣會盡快出業績,進而成就自己。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我們積極配合上司和同事,會有更多收獲,除了最基本的快樂外,還會收獲良好的人脈,美好的聲譽,而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軟實力”。從長遠角度來說,這些“軟實力”會讓我們在職場上順風順水。
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們的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一種尋求幫助的渴望,但是當身邊的同事遇到困難時,我們心中的“小我”卻往往會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實際上,這種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不少成就自我的機會,因為配合上司與同事,其實就是在為自己鋪路,我們配合上司與同事完成了一項工作和任務,大家的價值都可以得到實現,包括我們自己。
小趙是現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一家雜志社擔任編輯。在同學的眼里,這個工作實在是太舒服了,但是小趙卻倍感壓抑,一點兒也不輕松。
小趙的文字功底相當不錯,當時應聘時,雜志社的領導就是看上了他出色的才華。但是,進入真正的工作崗位,小趙卻處處碰釘子,稿子一遍遍地被退回來重新寫。不僅如此,領導還經常把他批得體無完膚,甚至說他寫的東西簡直就是“白開水,一點兒深度都沒有”。
曾經有一段時間,小趙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真想和領導大吵一架。但是,他最后還是想通了:領導之所以“罵”你,那是因為領導很在乎你,你還有培養的價值。如果自己一文不值,領導也不會嚴格要求,領導這是恨鐵不成鋼。自己應聘時帶的作品都是在學校時寫的,從那些作品中,領導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做編輯的條件,但是能不能做好這份工作,還要看自己的實際表現。
因此,進入單位以后,自己一方面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還要積極配合領導,做出更大的成績,證明自己的才華和實力。
從此,小趙用心學習其他同事的工作和思維方法,虛心向他們請教,認真反思領導對自己的批評意見。很快,他就進入了最佳工作狀態。
對于小趙的顯著進步,領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慢慢地,他們開始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去做。如今的小趙,已經成為社里名副其實的骨干編輯了。
透過小趙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在職場中員工和上司配合,對于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尤其是員工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小趙沒有聽從領導的批評,那么他最后在雜志社能不能待得住就很難預料了,更不要說以后成為什么骨干編輯了。
一個員工在職場中只有借助團隊的力量,融入集體,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眾人拾柴火焰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員工不能做到配合上司和同事,尤其是同事。他們對于同事的求助要么找個借口一推了之,要么在一旁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這樣的人毫無素質可言,更別談爭先創優了。
劉軍是一名營銷專業的大學生,他不僅長得帥,而且還能說會道,口才不錯。畢業后,他在一家大型健身會所當業務員。工作沒多久,由于他各方面的優勢,很快就做出了業績,深得老板賞識。
照理說,劉軍是很有前途的,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能和同事合作。
一天,同事杜濤問劉軍:“你待會兒有沒有時間?我剛聯系到一個客戶,是個大客戶,打算一次性辦三年的健身卡。我怕自己口才不大好‘攻’不下來,想請你幫忙,以便拿下這個客戶。”
“我待會兒也要接待一個客戶。”劉軍冷冷地說。
但是那天下午,劉軍卻一直在發傳單,并沒有與客戶洽談。
杜濤看到后心里非常憤恨,一心想團結周圍的“兄弟”們把劉軍“開除”出去。
不久后,劉軍也遇到了工作上的困難,因為感冒,他幾天都無法接待辦卡客戶,便趕緊打電話請杜濤他們幫忙接待一下。杜濤想起了他以前的冷謨,便以牙還牙,而其他同事也對劉軍的客戶愛理不理。
幾天后,劉軍感冒好了,回到公司后發現業績損失很大,于是他對同事們產生了更大的怨恨,以后更加不愿意幫周圍人的忙,和杜濤等人的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
就這樣,劉軍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形成惡性循環,業績一步步下滑。他感受不到一點快樂,每次進會所都倍感壓抑,最后只得無奈地選擇了離開。
劉軍的“離開”,再一次印證了一個道理,在職場中,才華橫溢也不見得能夠游刃有余,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想要得到同事的認可、上司的歡迎,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團隊精神不可或缺。
如果劉軍一開始就能夠和同事們配合好,在杜濤需要幫助時主動幫忙,那么他的最終結果就不會那樣無奈。
所以,對于職場人員來說,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應該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學會配合上司與同事,從而也贏得他們的配合。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我們想要別人怎樣對待我們,就應該先去那樣對待他們。”
綜上所述,在工作中配合上司與同事,就是在強大自己,成就自己。當我們去熱誠配合、幫助上司或同事解決某一個問題的時候,一方面會促使自己的身體與精神處于一種“總動員”的狀態;另一方面也迫使自己重新選擇思考問題的角度,進而從中積累成功的經驗。如此一來,我們就會成為爭先創優的好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