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領導同事開會溝通,結結巴巴,一腦袋的想法說不出;跨部門合作時,不想說話,半句嫌多;偶然遇到同事,尷尬地不知說什么才好。職場溝通如此重要,以至于不擅長社交、性格內向的人總是背負著巨大壓力:“不愛說話真的有錯嗎?”“我是不是需要轉變自己的性格以更好地適應職場?”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找這些借口敷衍自己。你為什么不會溝通?這與個人的性格有一定關系,但最關鍵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例如,一個天文學家對一個生物學家大講天文知識,即便天文學家用盡心力,生物學家也不可能聽懂;再比如,一位博士去跟一個小學文化的人大談人生哲學,這兩個人有可能達成有效的溝通嗎?
溝通的目的是要和對方產生共鳴,如果你和別人無法達成思想碰撞,又何談溝通。不能產生共鳴的對話,就像對牛彈琴,說話的雙方毫無情緒可言;能產生共鳴的對話如同琴瑟合鳴,溝通的雙方都會感覺非常美妙。
先舉個失敗的例子:
一個年輕的業務員前往拜訪客戶。客戶說:“我要去打保齡球。”
業務員說:“不好意思,我不會。”
這是一種最差的溝通方式,是以最愚蠢的方式直接中斷了與對方的連接。這樣的溝通方式是不可能營造出令對方暢所欲言的聊天氛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都找不到共同點,對方發招了,你卻不接招,而是直接封殺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對話立即結束,以后也很難再建立聯系了。
接下來是較好一些的例子:
客戶說:“我要去打保齡球。”
業務員說:“我不會打保齡球,但我喜歡品茶。”
客戶說:“哦。”
業務員說:“希望以后能和您探討茶道。”
這種溝通方式比前一種好了一些,最起碼沒有直接回絕對方的提議,而是通過“運動戰”的方式來尋找彼此的共同點,至少有讓話題繼續下去的機會,但仍然沒有辦法產生共鳴。因為對方有很大可能不懂品茶,那樣還如何進行深層次的交往呢?
最后是成功的例子:
客戶說:“我要去打保齡球。”
業務員說:“真是很好的習慣,您經常戶外運動嗎?”
客戶說:“一般都會安排的,強身健體嘛!”
業務員說:“除了保齡球,您還喜歡什么運動?”
客戶說:“下個周末還安排了釣魚。”
業務員說:“是嗎?我也喜歡釣魚,那么下周我們一起去釣魚吧?”
客戶說:“好啊!歡迎你。”
一問一答之間,業務員不僅輕松地回避了自己不會打保齡球的尷尬,還讓雙方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基礎。
一個人對于溝通的對象也是有所選擇的。如果兩個人有共同的話題,溝通會很融洽且很愉悅,本次溝通的舒暢還會為下次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樣,如果對方與他人溝通相當愉快,但到了你這里就沒話說,不舒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你愛搭不理,這就可以說明你的溝通方式是有問題的。
那么如何改善這種溝通的尷尬局面呢?
尋找共同的話題
話題,即溝通交流的一個手段。溝通高手都善于找話題,并且制造話題。他們也知道怎樣拉近自己與對方的距離,這樣才不會讓溝通冷場。關注周圍發生的、大家比較關注的新聞或事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天氣、交通、房價等。但是話題的積累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總結,平時我們要多看電視、報紙、雜志、圖書,把聽到看到想到的趣事、要事、重要觀念、好句子等記下來或剪貼下來,要思考那些觀點和概念,有了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談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為了避免不愉快的場面出現,溝通中最好不要涉及宗教、種族、家庭、經濟、恐怖勢力、對他人的批評等方面的話題。
多嘗試投其所好
在溝通中,如果對方明顯地反映出對你的話題參與不多,言語不多,甚至漠不關心,他可能不是對你本人有意見,而只是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一個人再怎么沉默寡言,談起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會有很多想說的,而你要做的只是拋磚引玉,并且建立兩個人之間的共同點。這樣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的話題會不斷增多。請注意,投其所好不僅要投,還要投得準、投得妙。這需要我們在平時多觀察、多留心。
我在汽車銷售公司實習時,在一次汽車展銷會上結識了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當時這位客戶對我們的一款越野型汽車十分感興趣,而且根據他高檔的著裝、成熟的氣質等,我斷定這絕對是一個優質客戶。但當我走上前做詳細介紹時,對方的態度卻很冷淡,也不做任何的表態。我將這款車型的宣傳頁交給了中年男子,并告之我的具體聯系方式,可是他一直沒給我任何回復。后來我兩次試著打電話聯系這位客戶,邀請對方前來車行看車,對方都推脫說工作很忙。
后來,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經過多方打聽,我得知這位客戶品味很高雅,尤其酷愛打高爾夫球。于是,我上網查找了大量有關高爾夫球的資料。一個星期之后我掌握了一些打高爾夫球的基本功,還對周邊地區所有的高爾夫球場有了全面的了解。再一次給該客戶打電話時,我只字不提銷售汽車的事情,只是告訴客戶,自己無意中發現了一家設施特別齊全、環境十分優雅的高爾夫球場,并誠懇地邀請對方周末一起打高爾夫球。當然,這次客戶沒有拒絕我,而是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周末,我很順利地在那家高爾夫球場見到了這位客戶。我們一邊打高爾夫球,一邊聊天。我對高爾夫知識的了解讓那位客戶迅速刮目相看,大嘆自己“找到了知音”。在返回市里的路上,客戶主動表示自己喜歡駕駛裝飾豪華的越野汽車。這時我很自然地回答道:“我們公司正好剛剛上市一款豪華越野汽車,上次您在車展也看到了,這是目前市場上最有個性和最能體現品位的汽車……”
就這樣,一場開端良好的銷售溝通開始了。
我費盡心機想做成的一筆買賣,最后通過對方感興趣的東西才獲得成功。可見,與人溝通時,投其所好能讓對方愿意聽,樂意說,或者一下子就征服對方,對你產生特別的好感,這樣就能迅速地形成融洽、熱烈的交談局面,讓雙方談得很投機,很傾心,最終也就能順利地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
要特別注意一點,對別人投其所好時,你最好也對這種事物、話題等同樣感興趣。這樣的互動才是和諧、自然的。如果只有對方對某種事物、話題感興趣,而你卻表現得興味索然,或者內心排斥卻故意表現出喜歡的樣子,那對方的談話熱情和積極性馬上就會被冷卻,也就無法實現溝通目標。
要主動轉移話題
在溝通中,由于話題的不定性,而且有可能從一個話題又轉入另一個話題,誰也不會想到,談著談著,就與當時的氣氛格格不入,這時你就需要及時“轉彎”。話不投機的情況有的是由他人造成的,有的是自己造成的,但無論起因于誰,你都應該主動轉移話題,使自己快速地從尷尬中擺脫出來。
在這里,列舉下我和王總之間的一段對話:
“王總,最近我一直在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想向您請教一下。”
王總似乎有些驚訝:“請教我?我可不懂心理。”
我笑著解釋說:“聽說您的夫人是心理專家,您平時耳濡目染,一定頗有心得。”
王總為難地沉默了片刻,說:“那是我以前的愛人,前不久離婚了。”
“哦?對不起,王總……”我連忙致歉,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我有些不安地喝了口水,然后開始轉移話題:“王總,您的書什么時候出版?快了吧……”
溝通內容結束或枯竭、談話出現冷場、交談難以持續、有人失言或出現意外的尷尬局面時,可以不失時機地轉換話題,特別是提出對方很愿意談的話題,就會使談話很快恢復正常,使氣氛活躍起來。恰當的話題轉換不同于交談中的“亂打岔”,而是一種積極交流的技巧,能給雙方帶來心靈的默契和精神的愉悅。
小結:
在沒有共同話題或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附和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冷場的尷尬。所謂附和不是完全、簡單地同意對方的話,而是順著對方的話題和思路說。不管對方說出怎樣的話,對方說觀點,你就給事實;對方說事實,你就提供觀點,進而創造同感和共鳴,拉近雙方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