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當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時,千萬不要直截了當地說“你錯了”、“你不對”。當對方不承認時,你更不能說:“你不承認錯了,那我證明給你看。”你這樣說,等于在告訴對方:“我比你聰明,我要用事實證明你的錯誤。”這是一種挑戰,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開口,對方已經準備接受你的挑戰了。這樣下去一場爭辯可能就爆發了,最后將會鬧得不歡而散。
如果你喜歡對別人的錯誤、不妥之處橫加指責,那么請每天早上讀一遍某位教授所說話:“如果有人直言不諱地說我們不對,會引起我們的不滿和怨恨。與此同時,我們卻樂此不疲地指出別人的不對。”
不要直言不諱地指出別人的不對,并不是說要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犯錯,而是說要改變說話的方式來讓別人意識到錯誤。比如,你可以用眼神、聲調或是手勢來提醒別人錯了。這其實和我們用語言來提醒別人一樣有效,而且不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別人會感謝你維護了他的自尊。如此一來,你就贏得了別人的好感。
當你發現別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如果你用下面的口氣來說效果或許好得多,你可以說:“好吧,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不知道對不對,或許不對吧,因為我經常把事情弄錯,如果我錯了,我愿意改正過來。讓我們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這番語言做鋪墊,你再把自己的看法講出來,對方即使發現自己錯了,也不會與你爭辯,因為你的態度已經表明:你提出不同的觀點完全是一種交流和探討,是一種互相學習的表現。這樣他就很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并被你的博學和謙虛所打動。
查爾斯·斯科爾特是美國鋼鐵公司的管理者。一天正午,他發現工人們在休息的時候抽煙,而他們的頭上正好有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禁止吸煙”。面對工人們熟視無睹的表現,斯科爾特并沒有沖上去,指著大牌子說:“你們沒看到不準吸煙的標語嗎?你們不認識字嗎?”而是笑著走過去,遞給每個工人一根雪茄,然后說:“各位,如果你們可以到外面去抽這些雪茄,我將感激不盡。”工人們立刻意識到自己違反了公司規定。同時,他們也更加敬重斯科爾特。
在與人溝通時,當我們發現別人做的不對時,與其直截了當地說“你錯了”,不如委婉一些、溫柔一點,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這樣對方改正錯誤的積極性更高。就像某個著名人士曾對兒子說的那樣:“我們比人家聰明,可是你卻不能告訴他你比他聰明。”這就告訴我們,即使你知識淵博,做人還是要謙虛些,尊重別人的意見。別人是否錯了,時間會證明的,你該做的只是委婉地提醒、巧妙地暗示,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