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說:“恐懼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也正因為如此,消除恐懼與自卑感是人們進行公開講話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在這個過程中,練習在公共場合說話是一種天然的方法,它不僅可以克服不安,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氣和自信。當眾說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恐懼。因此,要真正克服懼怕當眾講話的心理,把話說到點子上,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弄清自己為什么害怕當眾說話。
其實,害怕當眾說話并不是某一個人的心理,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這種心理,因此,這也可以說是相當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特點。當你身處公共場合,并準備進行推廣產品的活動時,千萬不要過于緊張,而要保持冷靜,因為你的身體一向對外來的刺激保持著警覺,這種警覺表明它已準備采取行動,以應付環境的挑戰。假使這種心理上的預備是在某種限度之下進行的,當事者會因此而想得更快,說得更流暢,并且一般說來,會比在普通狀況下說得更為精辟有力。
人們害怕當眾說話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習慣于當眾說話。因為對于大多數當眾講話者來說,他們無法預期講話后的效果是好是壞,就不免會感到焦慮和恐懼。要克服當眾說話那種地動天搖的恐懼感,最確切的方法之一,便是獲取成功的經驗做后盾。由于你要當眾說話,某種程度的恐懼是自然的現象,因此,你應該學會憑藉某種限度之內的登臺恐懼,來使你說得更好。當然,有時登臺的恐懼可能會一發而不可收拾,造成心靈的滯塞、言詞的不暢、肌肉過度痙攣而無法控制,從而嚴重降低了你說話的效果。你無需絕望,這些癥狀在初學者中并非不常見。只要你肯多下功夫,就會發現這種恐懼的程度,很快便會減少到某一地步,這時它就是一種助力,而不是一種阻力了。
(2)應當以適當方式對演講進行充分的準備。
只有有備而來的演說者才能獲得自信和成功。這就像一個人上戰場一樣,帶著有故障的武器,并且身無彈藥,怎能奢談猛攻“恐懼之堡”呢?林肯曾說:“我相信,我若是無話可說時,就是經驗再多、年齡再老,也不能免于難為情的。”這話說得太深刻了。要進行成功的演講,就必須有成功的準備,否則,未經準備即出現在聽眾面前,與未穿衣服是一樣的。
那么,精心地對演講進行徹底準備,是不是說就得逐字逐句地將演講稿全部背下來呢?不是的。
重點在于,為了保護自我,免得在聽眾面前腦中一片空白。許多演說者剛開始便一頭栽進了記誦的陷阱里。一旦沾染上這種心理麻醉的癮,便會不可救藥地使用浪費時間的演講方式,那會嚴重影響演說的效果。
平常我們私下與人交談時,總是一心想著要說的事,并把它直接說出來,并未特別去留心詞句。我們一直都是這么做的,現在又為什么要改呢?許多人把講稿扔進紙簍去以后,不是反而講得更生動、更有效果嗎?這樣做,也許會遺忘了某幾點,說起來有些散漫,但是起碼它顯得更有人情味一些。
(3)盡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
比如,如果在講話過程中總是設想自己會犯語法錯誤,或總擔心自己講著講著會突然停頓下來,講不下去了,這就是一種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會抹煞你對講話的信心。因此,在開始講話之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或是集中精力聽別的人在說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登臺恐懼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說:“行動似乎緊隨于感覺之后,但事實上卻是行動與感覺并行;行動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受著約束行動,我們可以間接約束感覺,而它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因此,假若我們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歡樂,那么,通往歡樂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樂樂地站起來、說話,表現得好像歡樂就在那里。如果這樣的舉動不能讓你覺得快樂,那就別無良方了。所以,感覺勇敢起來,表現得好像真的很勇敢,運用一切意志來達成那個目標,勇氣就很可能會取代恐懼感。”
詹姆斯的勸告對我們非常有用。為了培養勇氣,當面對眾多的講話對象時,不妨就表現得好像真有勇氣一般。可是,除非有所準備,否則再怎么表演也是無用的。不過,如果已經定下并熟悉了自己所要講的內容,那就大踏步走出,并深深地呼吸吧。事實上,在開始公開講話之前,應深呼吸三十秒,這樣所增加的氧氣供應可以提神,并能給你勇氣。
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對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極大的潛移默化功效。那些接受挑戰的人,會發現自己口才一天天好起來,還會發現由于戰勝當眾說話的恐懼,自己已脫胎換骨,進入更豐富、更圓滿的人生。對這些人來說,自己能夠輕易地克服恐懼和焦慮是件可喜的事情,從前可能會失敗的事,現在卻成功了。并且,他們能夠從當眾說話中獲得信心,從而滿懷激情、信心十足地面對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把握自己和自己的將來。其實,人們只要能夠以面目一新的勝利感,迎戰生活里的難題和困擾,即使所面對的是困難重重的境況,也可以將之變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