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都為雇主身份。勞動者應聘于用人單位而服務于做工單位,需要他們共同履行義務。因此法律必須要對雇主的資質和派遣的崗位做出合適而具體的規(guī)定,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是“準雙重勞動法律關系”,單位及時履行義務就是實現(xiàn)了勞動者的權利,那么他們應該承擔的義務分別是什么呢?在損害出現(xiàn)時,他們應該怎么來分配責任呢?按照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對于勞務派遣單位給勞動者造成損失,兩個單位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其是否合理呢?
用人單位主要承擔的是合同的簽訂,管理等非生產性的義務。例如,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義務。告知被派遣者被派遣的崗位情況,工作期限等義務,而且若不經勞動者同意,不得硬性派遣。另外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其勞動環(huán)境安全考察的義務,但我覺得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由于諸多原因,勞動者不可能對其將要工作地方的安全性進行鑒定,但是勞務派遣公司卻有這樣的實力和義務在派遣勞動者之前對用工單位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勞動者的安全。當然還有為勞動者辦理工傷保險的義務等。
至于用工單位,其是勞動者實際的工作對象,它應該承擔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義務。比如提供國家要求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保證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給予勞動者最低工資保障,依法支付加班費,獎金并且保證同工同酬等。法律規(guī)定工資由用工單位每月支付給用人單位轉交,但是對于獎金等卻沒有規(guī)定,我認為由于加班費,獎金等的隨機性,直接由用人單位來支付會比較方便,減少糾紛。還有勞務派遣現(xiàn)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派遣工和正式工同工不同酬,在大學生對可口可樂公司的報告中也可以看出這一問題。我認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財務不公開,在企業(yè)中,財務資料是作為商業(yè)秘密來加以保護的,勞動者不可能查閱到他人工資及其他報酬的記錄。為了兼顧勞動者的利益和企業(yè)的權利,我們可以指定一定的行政機關,比如稅務機關定期對企業(yè)的工資賬簿進行查閱,監(jiān)督企業(yè)維護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
本來義務和責任是相對應的,只有違反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勞動者,《勞動合同法》卻籠統(tǒng)的要求用工單位對勞務派遣公司因為違反法律規(guī)定而給勞動者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用工單位選擇勞務派遣,很多時候是為了控制風險,但是按照我國規(guī)定,其會隨時面臨者為派遣單位的疏忽或者故意買單,不但不能控制風險,反而是增大的自身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實力雄厚的公司,往往會成為勞動者請求賠償?shù)膶ο螅@顯然是不公平的。針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義務的分配,他們的責任也應該合理的各自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