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勞動報酬的法律關系。勞動關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在經濟和人身上的從屬性。那么一些勞務派遣公司,人力資源公司,辦理社保代繳業務,幫其他人代繳了社保,可以構成勞動關系碼?
下面小編用一個案例來講述:
案件事實
某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17日,其主管部門為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
1997年至1999年、2001年至2020年某公司為張某繳納基本養老保險,2011年至2020年某公司還為張某繳納了工傷保險。
張某認為,1996年4月10日招工表、職工社會保險投保花名冊、醫保卡及2018年某農業示范區管委會出具的關于某村反映張某社會保險等問題的答復意見等均能證明二者存在勞動關系;因農場單位性質不同,本單位職工都是以土地承包形式完成人員從屬關系,而不是以工資形式。
張某到東營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確認其與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自1996年1月份至今存在勞動關系。
2020年5月27日,東營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東勞人仲案字〔2019〕1097號《仲裁裁決書》,確認張某與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自1996年4月1日至今存在勞動關系。
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
法院認為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張某與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是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勞動報酬的法律關系。
勞動關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在經濟和人身上的從屬性。
本案中,張某向法庭提交的《某農場土地承租合同》證實張某與某農場一分場簽訂了土地承租合同,能夠證實兩者之間存在土地租賃關系,不能證實兩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對于勞動關系的存在,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舉證原則。
通過本案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提交的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單等證據,可以證實為張某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的并不是本案原告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而是其他單位,由此可以證實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與張某之間不具有勞動關系。
而張某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對張某的工作進行具體安排、管理、支配、發放勞動報酬,不足以證明雙方之間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人身、組織隸屬關系和經濟從屬性關系,不能反映張某與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之間具備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
綜上,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提出的其與張某之間不具有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予以支持。
二審法院認為,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征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存在人身和經濟上的依附性。
勞動者主張勞動關系成立,應提交證據證明其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接受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約束、服從用人單位安排管理、接受用人單位獎懲,以及用人單位向其發放勞動報酬等事實存在。
二審中,張某陳述與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存在勞動關系的時間為“1996年4月1日至今”,“1996年4月1日—2000年以承包土地的方式,不發放工資。2000年—2010年不發放工資”;同時,張某陳述其工作性質為“包地,后來土地流轉后發放生活費”。
張某在二審中認可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不對其進行考勤管理,未能明確其具體工作崗位和工作性質,自其主張的勞動關系成立時間以來,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未向張某發放過工資,雙方不具備經濟和人身上的依附性。
同時,繳納社保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但僅繳納社保并非勞動關系存在充分條件;且張某二審提交的證據顯示繳納社保的單位為某公司,而非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
張某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勞動關系成立,其上訴請求缺乏事實依據,依法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裁判要點
社會保險繳費記錄可以作為勞動關系存在的一般證據,但社會保險并非勞動關系存在的充分證據,有建立勞動關系的合意、實際提供勞動,才能確認勞動關系的存在。
判決結果
一審判決:某農業示范區管理中心與張某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第一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那么講述中,就算社會保險繳費,但是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勞動事實最后還是判決不存在勞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