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上職場,都帶著“我是人才”的想法,但你很快就會發現,是不是人才關鍵是別人是否決心重用你。用你,你才是人才,不用你,你什么都不是。
面試時很多“優秀”的人恃才傲物,和面試官探討問題甚至爭論。其實,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必要去爭論,因為面試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能力而謀取職位的,不是來跟人爭論某個問題的。
曾有一個很優秀的人,為了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和老總爭得面紅耳赤。結果呢,老總說這個人好是好,就是有點認死理,將來萬一意見不一致怎么辦?其實,老總的擔心也有道理,人才只有為我所用才是人才!因為一個無謂的問題,雙方都輸了。
有的求職者,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在回答問題時,特別喜歡用“溝通能力強、勤奮”之類的虛話“包裝”自己,但是面試官可不是吃干飯的,馬上來一句:“請舉一個例子證明一下。”
所以在面試時。一定要學會用數據和事實來說話。你說你做銷售強,你就告訴他們你一個月銷售了多少;你說自己的談判能力強,不如舉個例子來證明你是如何搞定一個“釘子客戶”的。
現在的面試方法有很多,最流行和最有效的莫過于基于素質模型的行為面試法。在這種情況下,你想編估計都編不出來。’
但凡有點才華的人,對自己都有一些自信,總覺得自己不一樣,比較特別。但事實是,你在別人眼里,跟任何人一樣,沒有什么特別。
有一個面試官問求職者:“‘神七’上天總共用了多少鋼管?”問題一出難倒一片求職者。其實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就是“不知道”。對于此類問題,如果明確表示自己不清楚,及時詢問面試官,不但不會讓自己丟分,反而容易加分。
還有很多的求職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為了讓自己顯得不太稚嫩,往往用很“職業”的語言和舉止來包裝自己,以體現自己知識面寬廣、自學能力強、有經驗積累等優勢。
剛從校園走出的大學生,人事經理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沒有經驗。如果一味說些豪言壯語,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給掩蓋了,給面試官不自然的感覺。既然公司準備招收應屆畢業生,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知道自己面對的肯定是沒有太多經驗的新人,企業要挖掘的是某個人的潛力和發展趨勢。
在這個意義上說,求職者首先要承認自己本來就經驗不足,而不應裝作有經驗。個性是要有的,但很可能不是你認為的那種個性。如果條件也沒什么突出的,那么你的談吐及說話內容就要有與眾不同之處,以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沒有自身的特長,就要去思考一些更好的辦法,但不要太另類,太嘩眾取寵反而弄巧成拙;也不要把鋒芒顯得太突出,畢竟這是應聘,鋒芒太露有些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適時利用面試官的雇傭壓力
曾有人作過實驗:將人力資源經理分成兩組,告訴其中的一組,他們與完成招聘任務的指標還相差很遠;而對另一組的人說,他們已快完成招聘任務了。結果,被告之離招聘任務相差甚遠的那組,對求職者面試的評價,要遠高于另外一組。面試官可能會無意識地用暗示來表現這種情緒,甚至主動引導求職者正確地回答問題。
比如,他們會說:“在外語上,你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根據你的經歷,對某技術問題應該不陌生了吧?”并且,面試官認為你的回答是正確時,他會面露微笑,或輕輕地點頭。不失時機地把握面試官的雇傭壓力,及時地接住暗示,并沿著這條思路走下去,你就可能達到求職成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