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身處在哪個階段的職場人,都會被上級所制衡,不僅是組織賦予的權力,同時還有上級對下級的各種手段。
“手段”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陰謀詭計”,事實上,制衡并非全部是“陰謀”,很可能是“陽謀”,總會讓人欲罷不能。畢竟大多數職場人,都希望自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更何況,能得到領導的助力,會走得更加順暢。
在這里我們共同探討,上級對下級經常使用的制衡“手段”,其實很多人都在經歷。
同質化制衡
領導想要制衡下屬,那就需要讓自己成為裁判員的角色,比如,設置項目組1、2、3……,項目組之間相互競爭。
上級可以支配更多的客觀物質資源,人與人之間,項目組與項目組之間產生競爭,各個項目組之間互不隸屬,但存在競爭,這時領導就處于裁判員的位置。
大家都在爭取各自的利益時,雖然會出現內耗,但內耗本身,就是更加確立了上級的地位,資源的傾斜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競爭本身不僅存在內耗,同時也會挑戰更高的難度,上級這時也會享受到“水漲船高”的好處。試想一下自己現在的處境,誰能跳出這個競爭圈子?于是“內卷”也就這樣產生了,你不做,別人做,做的人獲得好處,看到別人獲得更多時,自己也參與其中。
差異化制衡
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流程細化,每項工作都會細分,每個人、每個部門都有屬于自己的職責范圍,再來一個考核指標,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就產生了協作。
在協作中大家各司其職的現象存在,但更多的時候是掣肘,上級這時目的也就達到了,因為任何一個下屬都無法做到一手遮天,這樣上級就避免或者減少了被“架空”的情況。
道理很簡單,有人前面做事,有人審核做事是否合規,前面做事的人覺得審核的人吹毛求疵,審核的人覺得做事的總想著打擦邊球。
事實上,大家都沒錯,只是各自的職責不同,市場與生產極少的情況下能達到完全匹配,要么是生產效率不夠,要么是銷售量上不去,好不容易匹配了,審核的部門又會發現各種不合規的情況,其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尤其公司規模越大,類似的情況越嚴重。
只是因為上級為了降低管理,盡量標準化所有的流程,當然那些“特事特辦”的情況,需要上級的協調,這時領導的位置就突顯出來更強的作用。
網格式制衡
經常“360°測評”、“民意測評”這些事情,很可能在工作中都沒有任何交集。也正因為沒有任何交集,才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去評價。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既然不了解情況,大家的測評完全是以“上級意志”為轉移,至少上級的態度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畢竟沒人愿意在職場爭斗中作為“犧牲品”。
上級偏愛,或者排斥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被上級排斥的人或者部門,很輕松就能拿到“低分”,原因很簡單:
①正因為不了解,“上級意志”已經代表了一個態度,大多數職場人都能看懂眉眼高低;
②為了不在職場爭斗中成為犧牲品,對上級排斥的人或部門,劃清界限,以免“殃及魚池”;
③相互沒有交集,測評時顧慮相對較少。
無論網格式制衡的結果如何,都會有兩種說法:
①上級如果捧的時候會說:大家工作中沒有交集,對情況不了解,不用太在意結果;
②上級如果“踩”的時候會說:正因為在工作沒有交集評價才更為“客觀”,發現的問題一定要加以重視。
結果就是,話語權在上級手中,可以很好地借“別人”之手,實現“上級意志”。
隨機性制衡
經常有人用擲硬幣來做出選擇,隨機性制衡與這個道理十分相似,無論正面,還是反面,都是這枚硬幣,結果也只有兩種,看似隨機選擇,但是在規定范圍內的選擇,沒有第三種或者更多的可能性。
職場人的行為準則是“趨利避害”,要么是趨利,要么是避害,無論怎么選都無法逃離這兩種選擇,要么拋出“魚餌”讓大家爭搶,要么設置“危險”,讓大家避開。
看似做出了選擇,事實上,根本跳不出這個范圍,無論是追逐利益,還是避開危險,大家的行為總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上級意志”就會體現的更為重要。
至于拋出“魚餌”,還是設置“危險”不在于自身,而在于上級。只要跳不出“趨利避害”的這個圈子,下一步該如何走,完全在取決上級態度。所以,下屬被上級制衡很難跳出圈外。
除非用更高的視角,以上級的邏輯去思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向上兼容難,向下兼容易。可惜很少有人能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身邊發生的事。
寫在最后
職場上,上級制衡下屬是一種常態。道理很簡單,上級考慮三個核心問題,決定了“制衡”常態化。這三個核心是:權力的安全,權力的控制以及權力的延伸。只要把握住這三點,就能以更高的視角看待制衡中,自己處于哪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