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勞務派遣用工方式,非常受企業的喜愛,我國對勞務輸出業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形成規模。大力發展勞務工輸出已成為必然趨勢。這一用人方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國。但是,在勞務工輸出時也引起了不少勞務糾紛案件,以下針對勞務派遣勞務輸出引發的問題作出詳細的解釋。
一、對外勞務派遣輸出案件引發的問題
2007年4月,某地產合作公司(下稱“勞務輸出公司”)與原告(下稱“外派勞務”)簽訂了外派勞務合同即國際勞務輸出合同(下稱“外派勞務合同”),外派勞務合同約定外派勞務參加某中國公司在海外參股(49%,當地股東占51%)的獨立法人公司(下稱“用工單位”)在當地所承建的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約定用工期限為24個月。在出國前,輸出公司對外派勞務進行了培訓,并告知當地氣候條件等情況,外派勞務簽字認可。
008年4月,外派勞務以有病為由強烈要求回國,但是,經當地醫院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疾病癥狀。據了解,實際原因是外派勞務認為當地氣候條件差,不愿意繼續履行外派勞務合同。用工單位為安全考慮同意其回國并為其辦理了歸國手續。
2008年11月,外派勞務回國后以勞動糾紛為由在對外勞務輸出企業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勞務公司和用工單位的國內參股公司提起仲裁,要求各種費用索賠20萬元,勞仲委認為該案不屬于勞動關系范疇不予受理。外派勞務遂向仲裁機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受理了該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原告(外派勞務)認為,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勞務派遣關系,應適用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要求勞務輸出公司和用工單位參股公司支付索賠費用。被告(勞務輸出公司和用工單位參股公司)認為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對外勞務輸出關系,該法律關系的性質是國際服務貿易合同,應當適用《合同法》,駁回其訴訟請求,同時,不應將案外人用工單位的參股公司列為被告。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對于外派勞務法律關系的定性,即該法律關系是對外勞務輸出關系還是勞務派遣關系,應當適用《合同法》還是適用《勞動合同法》。
二、勞務派遣與勞務輸出的區分
1、勞務輸出,分為國際勞務工輸出和國內勞務工輸出,輸出勞務的本質是勞動力轉移。就是說把勞動力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外一個地方。
2、勞動派遣是一種新形用工方式,具體在勞動合同法里有說明。簡單說是員工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派遣公司與用工的單位簽訂派遣協議,派遣公司把員工派遣到用工單位工作的一種用工形式。勞務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但與簽訂合同乙方知識履行法律規定的向你發放工資,辦理社保,管理等,但是上你是想用工單位勞動,因為用工單位與用人單位雙方簽訂了《勞務派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