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依法納稅不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同時也還是每個企業的義務。
但總有一些創業公司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給員工購買社保或者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那么,這樣的行為對員工有什么影響呢?
不給員工購買社保會不交個稅的影響
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該法條說明了社會保險的重要作用,如果公司不為員工依法購買社保,有以下危害:
(1)在勞動者非工傷入院的情況下,如果有社保,一般住院醫療費能報銷50-60%,有的比例更高,在關鍵時刻,我們可以看到社保會極大減輕勞動者的負擔。
如果沒有購買,那么醫療費就需要勞動者自己承擔了,當然,這里有一個問題,因用人單位沒有為其購買社保,導致勞動者本應該可以報銷的那部分醫療費,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如果單位拒絕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來維權,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走勞動仲裁程序,耗時耗力。
(2)如果不幸發生了工傷事故,有社保的話,勞動者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沒有購買社保,就只能是找用人單位來賠償,不少單位面臨著巨額的工傷賠償不會主動履行賠付義務,最終也只能是通過仲裁來維權,同樣是勞民傷財。
(3)失業保險的問題。在自己失業的時候,有社保的,還可以領取失業待遇,順德這邊每個月有一兩千,反之則無法享受該待遇。
(4)除此之外,還會涉及到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等等。
(5)依法購買了社會保險,繳費達到一定年限后,年老退休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反之就不可以。
(6)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買房限購政策一波接一波的出臺,沒有社保購買記錄,還不允許買房,補繳的不算。
除以上幾點之外,一般情況下社保記錄還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一個有利的證據,在不少勞動糾紛里面,用人單位耍賴想否認勞動關系,如果購買了社會保險,對勞動者而言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關于不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問題
當自己要買房的時候就知道,壞處太明顯了。
關于公司不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首先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個違法的問題,另外表面上看,自己不納稅對勞動者危害不大,但是關鍵時刻也會出現問題,在司法實踐上,我們就遇到以下問題:
(1)有些公司用現金支付工資,盡管工資數額超過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數額,但是用人單位沒有為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那么當勞動者不幸發生機動車交通事故的時候,勞動者希望按照實際工資計算誤工費,但是在法院訴訟階段,一方面因為主張的工資計算數額超過了3500元,但是沒有個稅繳納證明,另一方面因為是現金發放工資,自然也沒有銀行發放工資的流水記錄。
此時法院往往不會支持你按照實際工資數額計算的誤工費,因為舉證的問題,很多地方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誤工費,這時候自己損失挺大的。
(2)非訴訟領域,不少地方對于外地子女入學有積分入戶政策,其中有一項就是需要提供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如果你平時根本沒有納稅,關鍵時刻子女入學可能受影響。
總的來說,這種行為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我們每一個員工不能因為蠅頭小利而不要求購買社保或者交稅。